文學散文的古典傳統與現代性
文章分類:國學經典
你也會想看的:論武俠打鬥,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?
近來重讀沈天鴻先生《中國新時期散文沉疴初探》、《散文文體非文學成分研究》兩文,見於其重要理論著作《現代詩學———形式與技巧30講》昆侖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)“附錄”部分,寫作時間分別是1988年1月上旬,1989年3月。雖然早於20年前,但於今仍然是重要的理論文本,對我們寫作當下散文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我贊成沈天鴻先生關於當代散文必須具有“當代性”的結論,但我對沈先生推論所依據的事實持有另一種理解。因為我是一個必須天天講析“傳統散文”的中學語文教師,按規定必須要發掘一些傳統的“好”以啟發學生。所以我暫時隻能對中國散文的“古典性”史實“務必寬容”。盡管我也希望找到更多更新穎更優秀的“當代散文”。
當面求教於沈先生,他解釋“當代性”即“現代性”。同樣是基於“哲學意義的”思考。
我贊成沈天鴻先生關於當代散文必須具有“當代性”的結論,但我對沈先生推論所依據的事實持有另一種理解。因為我是一個必須天天講析“傳統散文”的中學語文教師,按規定必須要發掘一些傳統的“好”以啟發學生。所以我暫時隻能對中國散文的“古典性”史實“務必寬容”。盡管我也希望找到更多更新穎更優秀的“當代散文”。
當面求教於沈先生,他解釋“當代性”即“現代性”。同樣是基於“哲學意義的”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