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年說“羊” 盤點中國古代的四位羊姓猛人
文章分類:歷史故事
你也會想看的:論武俠打鬥,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?
駿馬馳去,瑞羊登場。羊姓在《百傢姓》中排第202位,雖非中國大姓,卻很不簡單,歷代俊傑輩出。僅在“二十四史”中,就有40名羊姓之人的傳記,書中提及的羊姓人物更多達130餘人。農歷羊年到來之際,筆者為各位看官說一說古代的四位羊姓猛人。
第一位是羊角哀,他曾貢獻出一個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成語“羊左之交”。羊角哀是春秋時期燕國人,與左伯桃為友,聽說楚王招賢納士,他倆便結伴前往。中途值冬令時節,雨雪交加,饑寒難奈。左伯桃預感兩人如此饑凍必死無疑,決意犧牲一己而成全友人。於是脫下寒衣並糧食交付羊角哀,命他繼續上路,自己留下,最後凍饑死於空樹之中。羊角哀歷盡艱辛到達楚國,官拜上大夫。成名之後,他專程重訪當年分手故地,啟樹找到左伯桃屍體,厚禮殯葬之後,隨即自殺以殉友情,表明自己並非貪圖功名而棄患難之交,乃是有所期待。
“羊左之交”的成語典故,出自漢代劉向的《列士傳》等典籍,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,情誼純真。其被後人列入“八拜之交”,對國人的文化性格的形成影響深遠。如《三國演義》中,關羽與劉備在戰亂中走散後,一日忽收到劉備來信,信中雲:“備與足下,自桃園締盟,誓以同死。今何中道相違,割恩斷義?君必欲取功名、圖富貴,願獻備首級以成全功。書不盡言,死待來命。”關羽看書畢,大哭曰:“某非不欲尋兄,奈不知所在也。安肯圖富貴而背舊盟乎?”於是回復書信雲:“竊聞義不負心,忠不顧死。羽自幼讀書,粗知禮義,觀羊角哀、左伯桃之事,未嘗不三嘆而流涕也……近至汝南,方知兄信;即當面辭曹公,奉二嫂歸。羽但懷異心,神人共戮。披肝瀝膽,筆楮難窮。瞻拜有期,伏惟照鑒。”回信發出後,關羽隨即入內告知二位嫂嫂,至相府拜辭曹操,尋找大哥劉備而去。
第一位是羊角哀,他曾貢獻出一個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成語“羊左之交”。羊角哀是春秋時期燕國人,與左伯桃為友,聽說楚王招賢納士,他倆便結伴前往。中途值冬令時節,雨雪交加,饑寒難奈。左伯桃預感兩人如此饑凍必死無疑,決意犧牲一己而成全友人。於是脫下寒衣並糧食交付羊角哀,命他繼續上路,自己留下,最後凍饑死於空樹之中。羊角哀歷盡艱辛到達楚國,官拜上大夫。成名之後,他專程重訪當年分手故地,啟樹找到左伯桃屍體,厚禮殯葬之後,隨即自殺以殉友情,表明自己並非貪圖功名而棄患難之交,乃是有所期待。
“羊左之交”的成語典故,出自漢代劉向的《列士傳》等典籍,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,情誼純真。其被後人列入“八拜之交”,對國人的文化性格的形成影響深遠。如《三國演義》中,關羽與劉備在戰亂中走散後,一日忽收到劉備來信,信中雲:“備與足下,自桃園締盟,誓以同死。今何中道相違,割恩斷義?君必欲取功名、圖富貴,願獻備首級以成全功。書不盡言,死待來命。”關羽看書畢,大哭曰:“某非不欲尋兄,奈不知所在也。安肯圖富貴而背舊盟乎?”於是回復書信雲:“竊聞義不負心,忠不顧死。羽自幼讀書,粗知禮義,觀羊角哀、左伯桃之事,未嘗不三嘆而流涕也……近至汝南,方知兄信;即當面辭曹公,奉二嫂歸。羽但懷異心,神人共戮。披肝瀝膽,筆楮難窮。瞻拜有期,伏惟照鑒。”回信發出後,關羽隨即入內告知二位嫂嫂,至相府拜辭曹操,尋找大哥劉備而去。